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职业院校实习如何更加科学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25/04/03 11:28:42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 年 3 月 25 日 05 版
实习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
革的难点。当前,职业院校实习工作的设计和实施并未充分体现科学性,
导致实习在促进理实一体、能力进阶、上岗准备等方面的作用难以充分发
挥。推进职业院校实习的科学设计,关键是要认清实习作为实践性教育教
学活动的功能定位,并对实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结构化设计与实施。
实习的本质是教学活动
实习是一种经过科学设计的教学活动。与实训不同的是,实习更强调
学习场景的真实性,包括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学
习方式与工作方式的匹配。它既保有实践活动的具身性和开放性,更突出
以育人为导向的设计感和目标性。
对实习进行科学设计,本质是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规律,明确不同类
型实习的目标,合理安排实习的各类要素,科学设计实习的实施过程,并
注重发挥反思性实践的学习功能。
对实习进行科学设计的关键,是要在实习的开放性和设计感之间取得
平衡,在维系学生学习多元可能的同时,确保实习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对实习进行结构化设计
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可以分为认识实习、辅助型岗位实习、独立型岗位
实习三种不同类型,分别指向学生进入工作场所学习的不同阶段。职业院
校必须根据不同类型实习的功能进行结构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89
一是目标的结构化。三种实习类型其目的各有倾向性。认识实习重在
提升职业认知、增进职业兴趣、明晰发展方向,因此其目标设计更倾向于
非认知技能的提升;辅助型岗位实习重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学习学校情境中无法习得的经验性知识,因此其目标设计更倾向于知识理
解和经验性知识的学习效果;独立型岗位实习重在帮助学生形成基于真实
岗位的职业能力,并为个体成为正式员工提供角色转换的准备,因此其目
标设计更倾向于对能力的综合考评及为工作准备情况。
二是内容的结构化。对于认识实习,必须结合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
工作内容和场景、生涯发展路径等,精心设计参观的内容与路线、观摩的
项目和方式、体验的方法和内容等。对于辅助型岗位实习,要将辅助参与
视作“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即要结合学生作为外围参与者的角色特征,设
计辅助的场景、方式和学习的内容。对于独立型岗位实习,要根据人才培
养的目标,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精心设计结构化工作任务,并在逐步“拆
卸脚手架”的指导框架下,由学生从辅助完成向独立完成过渡。
三是反思的结构化。反思作为实习过程的关键环节,反思的问题设计
是决定反思结构化水平的关键。反思问题应根据三类实习各自的目标和内
容,选取封闭式和半封闭式的组合式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实习过程记录和
反思、疑难问题记录和解决、学习方式反思和提升等。反思要多维度地使
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汇报路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反思欲、表达欲。
实习结构化实施的关键
一是充分认识实习内嵌于学校教育系统而非游离的地位。尽管人才培
养方案中的实习部分往往单独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实习与学校教育间的
90
割裂。学校在选择实习企业和设计实习内容时,要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
课程体系一并纳入考虑,真正将实习作为实践性学习的一部分,充分融入
人才培养的大体系。
二是落实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一体化设计。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之间
存在目标的连续性,且实习和实训之间也存在内容的衔接和层次的递进,
因此需要一体化设计和实施。各专业应组建实习工作专班小组,遵循能力
本位的设计理念,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结果,结合专业人
才培养总目标,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协作完成专业实习体系的综合设计。
三是以数字化手段建立健全实习过程管理。信息化手段在教育领域的
大规模深度应用,弥补了岗位实习中教师监管和学生实习在时空上错位的
缺陷。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放性、交互性、智能化、数字
化的优势和特点,不断拓宽和完善实习管理平台的功能,通过多端数据收
集和多维主体互动,扩大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范围以及增强科学性。
四是加强对企业师傅结构化实习指导培训。开发企业师傅结构化实习
指导手册,围绕实习目标设计、实习内容开发、实习反思指导等维度,提
升企业师傅的结构化实习指导能力,并将实习指导的结构化水平纳入对企
业师傅的考核指标。
(作者:周宏强系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本文系山东
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业学院视角下光伏专业‘四维协同、梯
级递进、多维评价’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

上一条:全国首家“产业工人学分银行”启动 下一条:新“双高”建设 须精准把握四个向度

关闭

版权所有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心 电话:33153350